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1-07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吳瑕
  信息時報訊 (記者 吳瑕 通訊員 文燕媚) 為緩解養老床位嚴重不足的現象,廣州將探索將城區舊廠房改造成為養老機構。廣州市民政工作會議將於明天召開,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,今年,廣州將申報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,有望在場地用地、醫養結合、人才隊伍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。
  民辦養老院多受場地所限
  近年來,“三舊改造”項目在廣州開展得如火如荼,不少舊廠房用地成為發展養老機構的理想場所。位於海珠區沙園街、擁有800多個床位的廣州市松鶴養老院,就是利用原鋼筋加工廠舊廠房“變身”而成的一所位於市中心的民辦養老院。而位於番禺區的松明尚苑頤養院同樣是利用舊廠房、職工宿舍經過“三舊改造”後的典型。該院院長範思明介紹,通過立項為“三舊改造”項目,該院從選址到改造建成,包括辦理消防證、環評等各種手續,僅用了一年時間,可謂是“一路綠燈”。該院占地1.8萬平方米,所有院區都由原廠房改造而成,僅活動空間就有7000多平方米。
  過去,廣州稍微上規模一點的民辦養老院,不是設於郊區,就是受限於市區狹小的場地而難以發展。想在“寸土寸金”的鬧市中找到足夠的場地發展養老機構,可謂困難重重。像松鶴、松明尚苑這樣利用舊廠房改造而來的養老機構,目前在廣州仍屬“嘗試”階段。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這類民辦養老院目前大多採取租借、合營等方式,使用期多簽約在15~20年左右,而土地用途多屬於“臨時養老用地”,涉及場地能否長期使用、規劃會否變更等問題,這些都是目前民辦養老機構亟需解決的。
  無定點醫保制約機構發展
  記者從民政部門瞭解到,目前,廣州市內的民辦養老院入住門檻較低,基本60歲以上,沒有精神病和傳染病的長者都可入住。據不完全統計,入住女性占70%,男性占30%,需要護理的老人約在七成以上,老年痴獃占了不少比例,只有20%左右是可自理老人。
  “老病患”占了多數,但院內無法治病成為不少民辦養老院的一塊“心病”。走訪中記者瞭解到,雖然大多數民辦養老院大多設有醫務室,但因其人員配備以及場地規模等原因,往往無法通過醫保部門的定點評定,因此老人在這裡看病,往往沒辦法享受醫保。
  對此,松鶴養老院總經理勞偉敏建議,政府部門能否多考慮民辦養老院的實際情況,對院內醫務室或者門診的醫保定點申報提供更多政策上的便利。此外,他還建議政府應推動公辦醫療機構與民辦養老院進行對接合作,對重病老人可快速轉介治療。
    (原標題:舊廠房有望“變身”養老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kujkzz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